自2023年绿证全覆盖政策实施以来,绿证成为我国唯一被认可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2024年我国绿证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全年交易绿证4.46亿个,同比增长3.6倍,其中绿证单独交易2.77亿个、绿电交易绿证1.69亿个。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交易绿证5.53亿个,其中绿证单独交易3.15亿个、绿电交易绿证2.38亿个。可以说,我国绿证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绿证引领绿色电力消费恰逢其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数据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完善绿证交易机制、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等具体要求。
提升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
《意见》提出:“加快提升以绿色电力和对应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为标的物的绿色电力交易规模,稳步推动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推进多年、年度、月度以及月内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建设,鼓励发用双方签订多年期购买协议。鼓励各地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形式落实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有效扩大跨省跨区供给。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结合分布式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用户实际需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近聚合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意见》明确将分布式光伏纳入绿色电力交易主体范围,使其可通过绿电交易直接出售电力和绿证,拓宽收益渠道。同时鼓励发用双方签订多年期购买协议,有助于锁定长期电价、降低波动风险。《意见》还支持跨省跨区交易及分布式光伏聚合就近参与市场,整合分散电量突破消纳瓶颈。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已达3.7亿千瓦,占全国光伏装机的42%,《意见》通过完善绿电交易机制进一步释放其市场潜力。
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激发绿证消费需求
《意见》提出:“建立按月批量自动核发绿证机制,原则上当月完成上个月电量对应绿证核发。提升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健全绿证核销机制,推动绿证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建立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使用绿证核算;健全绿证自愿消费机制,拓展绿证自愿消费场景。完善金融财政支持政策等举措。”
当前受供需不协同影响,绿证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上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被严重低估。《意见》一方面稳定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激发绿证的消费需求,双向发力,不仅能解决当前绿证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低估等问题,也能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长效支撑。
完善绿证交易机制,稳步推动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参与绿证交易
《意见》提出:“鼓励开展绿证中长期交易,满足用户长期购买绿证需求,提升绿证交易灵活性。支持代理机构参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和交易。”
通过签订中长期交易锁定绿证价格与数量,规避短期波动风险,满足企业长期履约需求,提升交易灵活性;卖方则可提前回笼资金,增强投资确定性,并促进绿证价格指数形成,反映绿证长期环境价值。分布式新能源(如户用光伏)项目规模小、分布散,代理机构可集中代理其绿证核发与交易,降低分散主体参与门槛,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
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
通过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和推动国际化,构建多层次绿色消费体系,绿证正成为绿色经济转型的核心工具,加速“双碳”目标实现。